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皮肤病与性病
曾用名:皮肤病防治;皮防战线
主办: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ISSN:1002-1310
CN:53-1082/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223100006580353
被引频次:15179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分类:临床医学
期刊热词:
疗效观察,尖锐湿疣,疗效,银屑病,皮肤病,带状疱疹,艾滋病,麻风,流行病学,性病,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86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2 17: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性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淋病(GU)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治疗后仍有尿道不适、尿急、尿频,下腹部、会阴部不适、坠胀感等各种前列腺炎症状

近几十年来,随着性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淋病(GU)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治疗后仍有尿道不适、尿急、尿频,下腹部、会阴部不适、坠胀感等各种前列腺炎症状,既往对这一类前列腺炎的病因研究认为它们的发病机制与传统的慢性前列腺炎相似,除了病原体感染因素,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如心理精神因素、前列腺内尿液返流等;但在感染的病原体方面可能有所区别,这类患者可能经反复多次各种抗生素治疗,故机会致病菌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非感染因素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弄清发病的原因以及感染因素中的主要病原体,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耐药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就诊并且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6 例,既往均有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史,年龄(18 ~60)岁,病史(1 ~3)年。纳入标准:① (18 ~65)岁,男性,有下腹部或会阴疼痛不适、排尿不适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并持续1 个月以上;② 前列腺液常规WBC >10 个/hp;③ 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④ 2 周内未使用抗菌药;⑤ 既往有淋病、NGU 等病史;⑥ 了解并同意参加本实验的患者。排除标准:① 有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道狭窄、泌尿系结核、结石等疾病者;②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患者;③ 尿道存在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试剂:解脲脲原体培养基(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沙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东莞市厚街医院实验室自配);-80℃低温冰箱(日本SANYO 公司);Mco-125 型CO2 培养箱(日本SANYO 公司)。标本收集方法:采集标本前先清洁患者龟头和包皮,然后用碘伏消毒。① 留取患者中段尿10ml 于无菌试管中,尿液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② 用无菌尿道拭子插入尿道口约(2 ~4)cm后,轻轻转动拭子,并停留数秒钟后拔出置于解脲脲原体培养管,送检验科培养;③ 进行前列腺按摩,收集前列腺液,送检验科分别做前列腺常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解脲脲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检测。实验步骤:细菌、真菌培养均送我院实验室培养。① 将标本按无菌操作分区划线接种于固体平板;② 将平板置于5% CO2 培养箱内培养(18 ~24)h,观察有否菌落形成;③ 若有菌落形成,则挑取菌落涂片镜检,初步鉴定,然后置于Vitek 2 自动分析鉴定仪中进行进一步鉴定分型,解脲脲原体培养送我院实验室培养(液体培养法)。接种和孵育:① 从冰箱取出培养基,在室温中放置使培养液接近室温;② 贴好标签,作好标记;③ 将取材后拭子伸入并在管壁轻轻转动挤压,使分泌物进入培养液内;④ 旋紧盖子,(35 ~37)℃,5% CO2 培养箱内培养。(24 ~48)h 后观察结果。结果观察:① 培养液不变色为阴性;② 培养液变为红色,并仍为清晰透明者为阳性;③ 培养液为红色但明显混浊时,应置3 000 转离心10 min,取上清转种于另一管培养基,孵育后若为清晰透明变红,则可判阳性,如不变色,为阴性。必要时可接种固体培养基,孵后用低倍镜观察,有“油煎蛋”状菌落者为阳性。

2 实验结果

2.1 前列腺液常规结果 所有86 例均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34 例(11 ~20)/hp,28 例(21 ~30)/hp,24 例>30/hp;54 例卵磷脂小体计数2+,32 例3+。

The final QF as defined by the lines above is 0.9908 for the negative branch and 0.9773 for the positive one.

我一直信奉:“人在做,天在看”的宿命。既然已经身处于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社会,我们就不要再以“穷怕了”为自己的“贪婪”找借口。清心寡欲无疑是每个社会人最好的“护身符”—只要你能毅然决然地和“贪得无厌”“贪婪成性”决绝—起码可以在这个波诡云谲的世界里,“半夜不怕鬼敲门”地睡个安稳觉……

2.2 病原体检测结果 尿液培养结果均阴性,而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有16 例阳性,细菌检出阳性率18.60%,其中2 例为大肠杆菌,其余14 例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感染2 例,2.3%;衣原体检测阳性2 例,2.3%;解脲脲原体检测阳性2 例,2.3%。

3 讨论

随着性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也相应的越来越多,并且因其病因复杂,治疗效果欠佳,对患者的身心都造成较大影响,此类患者已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问题[1、2]

本研究采用“四杯法”的定位原理,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相对于以前的直接采集患者标本检测病原体感染情况,本实验能更好地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源于尿道感染的影响,更准确地定位病原体的来源,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本组研究所入选的86 例患者均有冶游史,并且很多患者因性病原因在各级医院及诊所等经过较长时间的抗菌药物治疗,甚至有些不规范的药物治疗,性病的症状已经消失,但是却出现一些前列腺炎相关方面的症状,并且持续很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所以,大部分患者原来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经过治疗可能已经消除,这些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本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仅为24.4%,相对于以往的文献报告检出率偏低(以往文献报告多为30%以上[3]),并且以机会致病菌为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致病病因比较复杂,除了各种常见的病原体感染,还可能包括各种其他的因素参与,一些非感染性因素,如患者心理、精神方面对疾病造成的影响,以及前列腺的尿液返流等都是一些引起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4]。尤其是本组患者均是有过性病的病史,由于对性病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这部分患者心理负担往往比较重,精神压力也比较大,这些对疾病的治疗恢复都非常不利,也容易造成症状的反复发作;心理精神因素会引起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机体的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性增高,进一步影响患者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后续的膀胱颈部功能紊乱,在排尿时引起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增大,更容易导致尿液返流入前列腺,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前列腺结石和“化学性”前列腺炎。因此,在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心理精神因素也占有一定的地位[5、6]。本组患者细菌感染检出率为18.60%,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2%,大肠杆菌2.3%。沙眼衣原体感染2.3%,解脲脲原体2.3%,念珠菌2.3%。对比以前的文献资料,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中细菌占有较大比例,尤其以各种机会致病菌为多数,如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等,约占20%~30%,甚至更高,然而一些非细菌感染因素中又以解脲脲原体为多,约8%~15%;其他的感染因素还有真菌等。本实验得到的检测结果中各种病原体感染检出率都相对偏低,通过分析发现可能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① 本实验研究选用的86例病例均为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患者因性病原因在各级医院及诊所经过反复多次的抗菌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因此原有病原体感染可能已经治愈;② 本实验研究采取标本时参照“四杯法”的定位原理,分别采取患者前列腺按摩前后的相应标本做病原体感染检测,并且对按摩前后标本中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充分减少尿道感染对实验的影响,更加准确地定位患者病原体感染来源部位。另外,本研究所选用病例数量有限,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后可以增加病例数量进行研究,进一步验证本实验的结论,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伟红,张晓平.925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及药敏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90-1392.

[2] Rudick CN,Berry RE,Johnson JR,et al.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duces chronic pelvic pain[J].Infection and Immunity,2011,79(2):628-635.

[3] 李志江,李国栋,程新登,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4,24(12):2645-2466,2659.

[4] 姜新,金玉明,姜应波,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尿酸及锌含量与白细胞数量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6):616-617,620.

[5] Murphy SF,Schaeffer AJ,Thumbikat P.Immune mediators of chronic pain syndrome[J].Nat Rev Urol,2014,11(5):259-269.

[6] John H,Barghoun A,Funke G,et al.Noninflammatory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immunological study in blood,ejaculate and prostate tissue e[J].Eur Urol,2001,39(1):72-78.

中图分类号:R518.2;R759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2-1310.2020.02.022

【收稿日期】2019-03-25

文章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网址: http://www.pfbyxb.cn/qikandaodu/2020/0522/336.html

上一篇: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二期梅毒疗效对比
下一篇: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性研究

皮肤病与性病投稿 | 皮肤病与性病编辑部| 皮肤病与性病版面费 | 皮肤病与性病论文发表 | 皮肤病与性病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